關學歷史悠久,成就斐然。關學由北宋關中大儒張載所創立,又經呂涇野、馮從吾、李二曲等關中士子所發揚光大。關學以“通經致用”“躬行禮教”為特色,深刻影響了程朱理學的發展,在中國思想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,其所包含的深厚哲學意蘊和認識價值引起了廣泛關注。20世紀中葉,陳榮捷對《正蒙》的英譯是關學典籍外譯、關學思想海外傳播的重要事件。關學作品譯介就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。
1984年,漢學家伊拉·卡索夫的著作《張載的思想》問世。作為英語世界目前唯一一部關學研究專著,該書對張載其人以及張載的宇宙觀、人倫觀、社會理想等作了細致研究。之后,關學在海外獲得了越來越多的關注。學者們圍繞關學典籍,關學的傳承史,關學與佛教,關學對朝鮮、日本的影響等問題進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討,幾乎每年都會有新成果問世,展現出關學思想的海外傳播已取得初步成效。
然而,關學思想的海外傳播仍存在一些問題。首先,關學要籍翻譯尚未全面展開?!稒M渠易說》《關學編》《二曲集》等代表性著作仍缺乏英譯本。已有的譯本多出現在經典文選類作品中,且以節譯為主流形式,如陳榮捷《新儒學選編》中所譯《正蒙》、德·百利《中土遺珍》所收《正蒙》譯本,目前尚乏關學文獻全譯注本。其次,改革開放以來,中國本土學術界在關學研究領域的成果豐碩。然而,海外學術界與國內學界溝通交流、合作共鑒上缺乏有效而穩定的機制;最后,從傳播主體和傳播渠道看,目前海外關學思想的傳播主要依賴學術界的翻譯與研究,傳播渠道單一,受眾狹小,主要局限在少數知識分子圈。
關學具有濃厚的陜西地方色彩,是陜西本土文化結出的碩果。關學所蘊含的尊禮貴德、通經致用、開放包容、崇尚氣節的精神品格,為陜西人的文化性格和價值觀念形塑奠定了堅實基礎。在新的環境下,推進關學思想文化在海外的傳播,對提升陜西的國際知名度和文化影響力、軟實力有重要意義。
關學思想博大精深,蘊含著取之不盡、用之不竭的哲思與智慧。推進關學思想海外傳播,要本著回應當今世界現代化發展所面臨突出問題的意識,重視挖掘與弘揚關學思想中的普適性元素。例如,關學通過“氣本論”所推演出的“民吾同胞,物吾與也”觀念,即是一種建立在萬事萬物一律平等基礎上的博愛論,這對推進人類和平共處、文明交流互鑒提供了支撐。諸如這類思想資源,是關學傳統的寶貴財富,應大力挖掘闡釋,為當代世界和平與發展、文明合作共鑒提供認識論與價值觀指導,提升關學思想的現代性、實用性與普適性。
推進關學思想海外傳播,要重視關學基本典籍的英譯工作。在加強與省內外高??蒲袡C構合作、與海外機構和漢學家合作的基礎上,加強對關學典籍翻譯相關科研課題、翻譯出版項目的政策、資金扶助,培養專業翻譯人才,優先組織專門翻譯組對《正蒙》《關學編》等要籍進行英譯,推出關學文獻全文譯注本、選譯本、節譯本、通俗讀本等,以滿足不同層次讀者的需求。針對已出版的關學典籍,可聯合海外知名專家學者、書評人在權威報刊上發表書評,助力關學譯作在海外的傳播。
推進關學思想海外傳播,要重視利用本土資源,搭建國際性的學術文化交流平臺,加強與國際儒學聯合會、中國哲學史會等相關機構的合作交流,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關學學術會議品牌。推動省內關學研究專家與海外學者的交流互訪,組織高端學術論壇,建設中外關學思想文化交流研討機制,持續性地開展關學思想文化課題研究與學術交流,加強推廣普及。此外,應積極挖掘關學思想文化資源,圍繞橫渠書院張載祠、關中書院等關學歷史遺存,將保護傳承、綜合利用、教育普及、科學研究結合起來,發展文化旅游產業。通過舉辦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,如沙龍、非遺秀、攝影書畫展、讀書會、研學夏令營、主題微論壇等活動,進一步促進關學思想文化資源與現代社會生活的結合,促進關學遺產的創造性轉化,增強關學思想文化的現代活力與文化感召力,助力海外傳播。
推進關學思想海外傳播,要綜合利用各種傳播技術與形式,推動關學思想走出去。要豐富關學思想傳播載體的形式,從單純的典籍譯本、研究著作等文字載體向文字、圖像、圖文、聲音等多樣態載體并存轉換。例如,可以把《易說》譯本轉換成光盤、錄像,開設關學主題雙語網站,將張載、李二曲等關學大儒生平故事以英文小品、話劇等形式呈現出來。在傳播渠道上,應重視廣播電視媒體、網絡新媒體、主流社交媒體的作用,在有影響力的報紙、電視節目、網絡媒體上發表與關學相關的介紹類文章、書評、人物傳記和活動信息。
在海外擁有大量用戶的社交平臺上,要將“自己講”與“別人講”結合起來。官媒可采取注冊賬號、發布各類關學宣傳信息的方式吸引用戶,同時,應著重培養熱愛關學思想的國內外自媒體,提升關學思想的接受度??赏ㄟ^在海外舉辦關學文化修習班、關學知識講座、關學思想文化主題書展、發放宣傳手冊等形式,提升海外民眾對關學思想的感知體悟,以各種民眾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推動關學思想傳播,促進關學思想文化與當地社會文化的接觸與交流。
助力關學思想文化海外傳播,不僅僅是增強陜西的國際知名度、提升陜西文化軟實力的現實需要,更是陜西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,促進中外文化交流的使命與擔當。促進關學思想的海外傳播,對于加快建構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,展現可信、可愛、可敬的中國形象,推動中國與世界的交流互鑒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具有深遠意義。
田語,文化與歷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
(原文刊登在《陜西日報》2023年04月09日第08版讀書)